
柯爾克孜族牧民布茹瑪汗·毛勒朵今年77歲,。她生命中絕大部分時光,在祖國最西端的邊境線上度過,,走過20多萬公里山路,,在帕米爾高原大大小小山石上親手刻下10多萬塊“中國石”。
布茹瑪汗·毛勒朵是新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烏恰縣吉根鄉(xiāng)冬古拉瑪通外山口的一名護邊員,。這里海拔4290米,,是帕米爾高原中國通往吉爾吉斯斯坦的一處邊防隘口。
新中國成立后,,全家開始過上好日子,。布茹瑪汗的父親十分珍惜新生活,彌留之際叮囑子女:“你們要守好邊境,,像待家人一樣待解放軍,。”
1961年,,19歲的布茹瑪汗跟隨丈夫在冬古拉瑪安家,。她發(fā)現(xiàn),這里雖有邊界線,,但沒有界碑,;那時的她,便立下手刻界碑的心愿……布茹瑪汗記得,,當她第一次將“中國”兩個字刻在石頭上時,,欣喜地將那塊石頭抱在懷中……
那時,,很少有女性放牧巡邊,,但布茹瑪汗每日早出晚歸。冬古拉瑪山口離布茹瑪汗的家有60公里山路,,她照顧不了家庭,;護邊生涯里,,布茹瑪汗遭遇過無數(shù)危險。
她對于邊境線的守護執(zhí)著得近乎“偏執(zhí)”,,鄉(xiāng)鄰笑她癡傻,,丈夫也和她鬧過矛盾,。然而,,她無怨無悔。“我做了應(yīng)該做的事,,度過了有意義的一生,。”布茹瑪汗說,。
“擁軍愛軍”是布茹瑪汗常年堅持的另一件事,。她記不清救治過多少凍傷、摔傷,、被困暴風雪的“兵娃”,,給他們媽媽般的愛與呵護。
1999年,,浙江籍戰(zhàn)士羅齊輝巡邏時被困暴風雪,,雙腿嚴重凍傷……得知情況后,布茹瑪汗迅速將他抬進氈房,,把小戰(zhàn)士的雙腳揣在自己懷里暖著,,讓兒子麥爾干宰殺山羊接熱血救治。經(jīng)過1個多小時急救,,戰(zhàn)士的腳開始恢復知覺……
2004年,,邊防戰(zhàn)士胡紅利帶領(lǐng)7名戰(zhàn)士出發(fā),原計劃巡邏8天后到達冬古拉瑪山口,。天氣突變,,他們被困半山腰。暴雨之夜,,布茹瑪汗和兒子背著干糧摸著石頭一點點向前挪,,趕了十幾個小時山路,將救命干糧送到戰(zhàn)士們手中……
布茹瑪汗家生活并不寬裕,,可是,,只要邊防戰(zhàn)士巡邏經(jīng)過她家,或來做客,,她和丈夫,、孩子都會把氈房讓給戰(zhàn)士們住,自己搬到放雜物的小氈房里,。每年建軍節(jié),,她都會在家里準備酥油卷餅、奶茶,、宰殺牛羊,,請邊防戰(zhàn)士到家里慶祝節(jié)日。
“他們就像我的孩子,?!辈既悻敽?jié)M是憐愛,。
對于布茹瑪汗而言,熱愛祖國是一種信仰,。這已經(jīng)成為家風并得以傳承,。
布茹瑪汗有三個兒子、兩個女兒,,都是護邊員,。她對子女說:“我過去吃的苦像山那么多。你們現(xiàn)在也要守護好祖國的邊境線,?!辈既悻敽沟膬鹤欲湢柛蓮?2歲就跟著媽媽巡邊護邊。如今,,40歲出頭的他已是當?shù)刈o邊員小組組長,。回想過去,,他紅了眼眶:“小時候埋怨媽媽為什么總不回家,,為什么不能像其他人的媽媽一樣給我們做熱飯熱湯,只知道她在邊境線上巡邊,,還常常受傷,。成為像她一樣的護邊員后,才明白了邊境線的意義,,開始欽佩媽媽,,為她驕傲!”
如今,,布茹瑪汗的故事傳揚在天山南北,,成為新疆各族護邊員的榜樣。今年國慶前夕,,布茹瑪汗榮獲“人民楷?!眹覙s譽稱號。當她蹣跚著走向領(lǐng)獎臺時,,遠在近萬里外的家人圍坐在電視機前,,喜極而泣……
“把自己該做的事情做好,對得起自己,、對得起國家就是最大的好,。”布茹瑪汗說,。